中國聚酰亞胺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分類:行業資訊 發布時間:2021-06-22
中國聚酰亞胺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目前,聚酰亞胺材料的主要應用領域為電工裝備、微電子、柔性電子以及新能源等領域。5G移動通信的高頻高速信號傳輸,需要作為天線的FCCL基材具有低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的特點,但是普通聚酰亞胺薄膜的介電常數和損耗因子均較高,高頻傳輸損耗較多,因此難以適應當前的5G通信應用需求。
全球聚酰亞胺行業的年消費量約為14.9萬噸,美國、歐洲、日本是世界上聚酰亞胺最主要的消費市場。2017年,我國聚酰亞胺的產量約為4.03萬噸,主要應用于PI薄膜、復合材料、工程塑料。隨著IT產業的發展及各種器材的小型化、輕量化的趨勢,PI膜需求量更是急劇增加。全球PI膜市場需求端剛性,主要受制于產能端(產能放不出),供不應求是PI膜的供求常態。
隨著國家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同時基于聚酰亞胺纖維良好的耐熱特性、抗拉強度,以及極佳的過濾效果,在今后用于國內大氣污染治理的聚酰亞胺纖維及污水處理的聚酰亞胺納米纖維,聚酰亞胺行業市場前景廣闊。
以電子領域的12.5nmPI雙向拉伸薄膜為例,我國企業最高報價是每千克1500元左右,一般報價只有幾百元,而美國杜邦、日本宇部興產公司報價在3000元以上。在絕緣材料領域,國產PI薄膜價格一般在每千克10~30元,而進口產品價格在1800~3000元。
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國內市場對聚酰亞胺薄膜的需求持續增加,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2%,2020年,我國聚酰亞胺行業市場需求量達到1.5萬噸。聚酰亞胺高性能耐熱纖維可應用于高溫濾料、特種防護、特種纖維紙、功能性家紡面料、高檔服裝及纖維活性炭等領域。
但受技術限制,目前我國聚酰亞胺薄膜對外依賴度仍較高,特別是高端聚酰亞胺薄膜,2020年,高端聚酰亞胺薄膜對外依賴度達到82%左右。由此來看,聚酰亞胺行業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聚酰亞胺的生產廠家約有50多家,除了美國、西歐和日本外,俄羅斯、中國、印度、韓國、馬來西亞以及中國臺灣等生產聚酰亞胺.其中美國有16家、西歐有9家、日本有14家生產廠生產PI.主要的生產廠家有美國杜邦公司、日本鐘淵公司以及日本宇部興產公司等。
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聚酰亞胺膠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